由:candy chang
昭和的戰爭責任在歷史上爭議非常大,天皇在戰前絕對不是魁儡這是可以確定的,只能說對於軍部發動戰爭他沒有反對而導致後續狀況的失控. 日本史學家有許多討論這段歷史也認為昭和的責任也很大. 至於美國沒有處理昭和說穿了也是考慮到自己國家的利益. ———-...
View Article由:黑雨
「就像在沙烏地阿拉伯的(烏干達前獨裁者)阿敏一般。他不用為自己的惡貫滿盈遭受懲罰。但這將使國家避免血流成河與苦難。 這樣的妥協絕對有道理,甚至很常見。這正是威權轉型民主的國家成立各種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用意。在後皮諾切特時代的智利與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,咸認為了維護新民主政體下的脆弱社會和平,制裁惡人的完整的正義勢必得犧牲。」 格達費被殺咎由自取...
View Article由:艾迪
美國佔領日本前,是很被硫磺島、沖繩等戰役,日本人不要命的打法所嚇到。所以維持天皇,差不多是美國的基本國策,甚至最後在東京大審判時,還秘密策動東條英機等人認罪,不准牽拖到天皇。 反而倒是同為盎格魯撒克遜5兄弟的澳紐,因為當初無故被捲入二戰,所以戰後力主要嚴審天皇。...
View Article由:Echo
多謝諸位補充,讓我受益良多。倒是有個問題: 如果美國維護日本天皇的關鍵是想要靠日本來圍堵共產黨擴張,那為何麥克阿瑟還會放手讓日本本地的日共去搞工運呢?這看起來好像是戰略跟戰術上互相衝突?
View Article由:艾迪
時間上是有落差的,日共當年從牢裡被放出來,美軍對他們來說,才是真正的解放軍。 當時日共參加國會議員選舉,選的很不錯,1949到達高峰,最後還搞全國罷工。日共也是不長眼,日本當年到底是麥帥當太上皇的軍管政府,雖然說坐美國人的牢,最差的伙食都有牛排吃,比在外面當官的還吃的更好,但麥帥怎麼可能讓他管轄下的模範”殖民地”有大罷工這種事發生呢?要給美國媒體參上一本,他老人家出將入相的英雄形象就要破功了。...
View Article由:candy chang
美國戰後對日政策有兩個轉變. 第一個時期壓制軍國主義以改革為重心,如頒布民權自由令等,及改善壟斷式的資本支配,促經濟自由化,農地改革,最重要的是去除天皇神格化的傳統. 第二個時期約在1947年後,美蘇間開始對立冷戰加劇,美國開始全面扶持日本經濟,避免共產黨勢力進入日本.
View Article由:城市鄉民
麥克阿瑟對日本皇室還做了一件事,就是把許多皇族都降為平民,只留下大正天皇的子孫,也就是昭和跟他的弟弟姐妹的後代,其他的堂兄弟姐妹則全都飛入尋常百姓家,大大減少皇室的規模與勢力,所以現在日本皇室面臨差點無人繼承的窘態,麥克阿瑟居功厥偉XD
View Article